写湖南省株洲市的文化园的满分作文
参观肇庆包公文化园有感小时候,我看过《三侠五义》,也听过老师讲包公的故事,对这个黑面月牙的大胡子的古代官员一直很敬仰。近日,我组织公司的全体党员,来到了肇庆西排包公文化园游览。听说该文化园在原包公祠基础上扩建改造,总占地面积100亩,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,由包公祠、清心园、文化广场、文化街和观景平台五个部分组成。停好车,我们从南面进入广场,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条长方面45度斜面石碑,上书100个字体不一的“廉”字,给人在享受中国汉字艺术变化无穷的同时,感悟了“廉”字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。文化广场十分辽阔,在“廉”字石碑的对面建有一座戏楼,红墙青瓦,十分高大雄伟,引人注目,可容纳几千人在此观看表演。登上戏楼楼顶,可以观赏面前的西江风光,江上绿水悠悠,机船往来频繁,荡起层层碧波;对面的青山倒映在江中,虽有涛浪,也清晰可见。我们跨过文化广场,进入包公祠内,墙上有包公平生的一首五律诗: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。秀干终成栋,精钢不作钩。仓充燕雀喜,草尽狐兔愁。往牒有遗训,无贻来者羞。”这诗和合肥包公祠内的诗居然略有不同,其中大家已烂熟于心的“仓充鼠雀喜,草尽兔狐愁”在这里竟然变成了“仓充燕雀喜”;“史册有遗训”也被“往牒有遗训”所替代,但二首诗的大意都是说,做人要光明正大,就像茂盛直挺的树木应该做房屋的栋梁,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,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。步入偏殿,是包公石像,旁边有些石碑,都是记载包公清正为民的历史诗文和事例。让人对包公不由得肃然起敬。左转进入清心园,里面集包公的史料典籍、文物、蜡像、模型、拓片、碑刻、电子音像等形式全面、详细的介绍了包公的生平历史,展示了包公的清政廉明。园区内楼亭相连,假山别致,瀑布飞泻,玉桥卧波,锦鲤戏水,满目翠绿,花香扑鼻,处处幽雅宜人。这是肇庆市政府建设集“廉政教育、历史文化、旅游观光”一体的广东首个彰显廉洁主题的省级基地,亦是社会各界接受廉政教育、感受古端州文化历史和休闲娱乐的文化新地标。包拯在肇庆任端州府官三年,为端州人民挖井引水,开荒教学,留下不少历史古迹和故事。特别是“包公掷砚”的故事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,故事是这样的:广东端州出产一种紫云般的石头,当地府百姓用此制作质地优良的宝砚进贡皇上和权贵。包公任端州知府时,不仅不允许下属索要一方宝砚,同时上奏皇帝宋仁宗,减少宝砚的进贡数量,减轻了百姓负担。当包公调离此地时,当地百姓悄悄将一方宝砚放入他的箱里,只有其下属包兴看到。说来也怪,包公所乘之船刚行不远,突然,雷鸣电闪,风雨大作。包公起身问:“谁拿了端砚?”包兴讲出实情,包公取出端砚,随手丢落江中。此时奇迹出现:风雨雷电戛然而止,天空云开日现。船开行不久,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,即砚洲,包裹端砚的黄布,掉进水里,顺流而下,成为沙滩即黄布沙。这就是民间流传着“包公掷砚化渚洲”的故事。这个故事,使我很受启发。包公之所以被世人称为“包青天”,是其始终坚持洁身自好,为官清廉的结果。包公掷砚,扔掉的是有价的端砚宝物,获得的是不同凡响的大“公”和大“廉”,留下的是感动当朝和后代的高尚品德和精神。我们应该学习包公,时刻将“廉”字置于心头。包拯虽然据今已有1000多年,但其为官清廉、为民请命的精神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。通过这次组织我司全体党员参观包公文化园,接受反腐倡廉教育,可以增强企业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法纪观念,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,为企业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
中国宣纸文化园特色是什么?宣城宣纸文化园怎么样?
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,2006年 “宣纸制作技艺”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宣纸用料与普通纸不一样,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,以沙田稻草为重要配料,并配以泾县独有的山涧泉水手工生产,工艺非常复杂,其生产的宣纸薄如蝉翼,润如青云,不仅具有质地绵韧,纯白细密,光而不滑,密而透光等特性,而且有不腐不蛀,润墨性强,耐老化的特点,宜书宜画,保存长久,有 “纸寿千年”的美誉,深受书画家的喜爱,我国著名文学家,历史学家郭沫若老先生曾经说过:“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,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。”
写参观宣纸文化园的作文
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。今天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要去参观宣纸文化工业园。我很好奇的上了车和大家一起坐上旅游公共汽车出发了。
汽车经过山口、晏公等小镇来到乌溪。宣纸厂就坐落在乌溪镇一个群山环抱的一个山冲里。
一到那儿就看到绿荫丛丛的大山脚下,人们用手工垒起的石头晒场。这是晾晒宣纸的另一种主材料“燎草”。燎草经过两次加碱蒸煮后,放在晒场上,经过日晒雨露自然变白。这个过程大约在一到两年左右,再收到库房备用。
我们来到门口,看见两棵青檀树。据导游介绍,这两棵青檀树距今已有100多岁了。这种树皮是造纸的另一种材料。好的檀皮枝条应在三到四年。这时的檀皮不老,纤维又好。
接着,导游把我们带到一个车间,只见制造宣纸的工人叔叔把库房里的燎草用大石捶把燎草碾碎,用打浆机打细,再经过客户的需要比对,加入皮浆和草浆,经过机器的均匀搅拌,流入捞纸车间,捞纸工人用帘床一张张捞起,砟干水后晒纸工人在把一张张宣纸在烘房晒好。最后还要经过剪纸工人剪好,再一张张验收,打印后装箱这样前前后后要经过一百零八道工序,一张张洁白的宣纸才能做好。后来,我们随着导游有参观了其它几个车间。
啊,原来宣纸制作工序这么讲究呀!说到这里我要为造纸的前辈们感到骄傲。为我们的艺术瑰宝感到自豪,先辈们用他们的聪明和才智为我们留下了洁白的一页让我们去谱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