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旭网
当前位置: 尊旭网 > 问答 >

永琰

时间:2022-11-30 08:32:40 编辑:阿旭

永琰几岁登基

  爱新觉罗·永琰,即后来的嘉庆帝,他三十六岁的时候登基称帝,但实际上永琰真正的开始执掌朝政大权还是等到他四十岁的时候,因为当初乾隆帝是禅位给他的,乾隆退位当太上皇之后,又把持了四年的朝政才去世。

  爱新觉罗·颙琰,原名永琰,是清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也是清朝第七位皇帝。众所周知,乾隆帝是清朝活得时间最长的皇帝,他在位六十年才把皇位让出来,这个时候乾隆帝年纪最小的儿子也都已经长大成人了,而排行第十五的永琰都三十六岁了。嘉庆帝三十六岁才登基,这跟四十多岁才继承皇位的雍正帝有得一拼。

  历史上乾隆让位给嘉庆帝,也只是做个表面功夫罢了,因为乾隆当太上皇之后依然把持着朝政大权,直到乾隆帝去世,嘉庆这个皇上当的才算有模有样。历史上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,实际掌权二十一年后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,享年六十一岁。

永琰几岁登基

永琰是哪一代的皇帝

永琰是清朝的皇帝,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。

清仁宗爱新觉罗·颙琰(yóng yǎn)(1760年11月13日-1820年9月2日),原名永琰,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,乾隆帝的第十五子。年号嘉庆,1796年~1820年在位。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弘历发号施令,嘉庆帝并无实权。

乾隆登基于1735年,当时乾隆已经25岁了。乾隆最崇拜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,曾经承诺“如果自己能在位60年,就会退位,绝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。”但是乾隆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长寿,到了85岁高龄的乾隆,还是身体挺好。但自己的承诺不能违背,就这样,到了1795年,乾隆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嘉庆,而自己做起了太上皇。

乾隆的权力欲望很重,自然不愿意大权旁落。嘉庆在名义上是皇帝,可实际上,乾隆仍然掌握实权。当时在宫外已经开始使用嘉庆年号,而宫内继续使用乾隆年号。

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,惩治贪官和珅,肃清吏治。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,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。内忧外患此起彼伏,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,清朝统治危机出现。

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,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,留下千古遗恨。庙号清仁宗,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,葬于清西陵之昌陵。

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,后改“永”作“颙”。清朝规定,只是在《实录》、《玉牒》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(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)。

清帝名字避讳,从康熙帝开始。大致的情况是:康熙名字玄烨的“玄”字,避讳时缺末笔;雍正名字胤禛的“胤”字,避讳时缺末笔,同时,命他的兄弟将“胤”字改作“允”字;乾隆名字弘历(当时写作“弘历”)的“弘”字,避讳时缺末笔。

到嘉庆永琰时,乾隆考虑君主名讳,“永”字为常用字,避讳不便,命将永琰的“永”字,改为不常见的“颙”字。永琰继位之后,就改称为“颙琰”。清朝皇帝的名字,将排辈份的字,改为特别的字,是从嘉庆开始的。

扩展资料:

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。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。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,他肃清吏治,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。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,以致于收效不大。终嘉庆一朝,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,反倒更加严重。

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,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。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,八旗生计、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,鸦片亦流入中国。清朝出现了中衰。嘉庆二十五年(1820年)驾崩,庙号仁宗,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,葬于清西陵之昌陵。

嘉庆帝与他的父、祖相比,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,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。“平庸”两个字,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。

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:上承“励精图治、开拓疆宇、四征不庭、揆文奋武”的“康乾盛世”,下启鸦片战争、南京签约、联军入京、帝后出逃的“道咸衰世”。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,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。

然而,嘉庆的平庸,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,而是历史的必然,在乾隆晚期,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,白莲教的起义,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,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,所以说乾隆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。